涅破小说网 > 竞技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 > 第二百五十六章【一代女皇】(2/4)

第二百五十六章【一代女皇】(2/4)

上一页唐朝那些事儿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而去。

虽然他知道李忠太子就是一个摆设,早晚得换,因为他不是嫡子。但当儿子主动提出不当太子后,他又觉得非常愧疚,看着自己的骨肉任人摆布,他这个做父亲的也太不称职了。

李治突然想为这个儿子做些什么,但他又感觉什么也做不了。因为如果力挺李忠当太子,就过不了武则天这一关,甚至会引来她恶意的报复,这无疑是把李忠推入了火坑;如果批准李忠的辞呈,无疑是落井下石,也太薄情寡义了。

李治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不知该如何是好。他突然想起了礼部尚书许敬宗曾上的一个关于废立太子的奏折。

那是在永徽六年(655年)十一月初三,即武则天上任第三天,许敬宗便向唐高宗上了一道奏文,大意如下:太子是国家之本,皇后的儿子才是正统的太子。现任太子是后宫所生,是庶子,当初立他为太子是因为皇后没有儿子,但这不符合嫡以贵的原则。如今,新皇后有自己的儿子,应该让李弘当太子才能服众。

官场中总有一些善于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人物。礼部尚书许敬宗见自己的主子武则天已经当上了皇后,他揣摩接下来肯定要解决太子的问题,于是,为武则天摇旗呐喊,向太子发难。

当初,李治对这个奏折采取了冷处理,如今,是时候派上用场了。

毫无疑问,许敬宗为大唐帝国的接班人问题着想,他的言论符合封建礼法,没什么毛病可挑。唐高宗于是召见了他。其实,更深的原因是,许敬宗解除了唐高宗的烦恼,唐高宗有台阶可以下了。

“立李弘为太子如何?”

“皇上圣明,太子是国家之本,如果不立正嫡为太子。人心不稳,整个国家就危险了。再说。李忠太子不是正嫡,他心中不会安宁。可能有窃位之心,这不是宗庙之福啊。”

许敬宗的这些话虽然在理,不过也有些危言耸听,唐高宗不相信李忠会犯上作乱,一来,他没这个胆,二来,他没有资本这样做。

唐高宗明白,许敬宗的背后有武则天撑腰。易立太子是武则天的意思。都走到了这一步,已经不可能回头了。也许对李忠来说,不当太子,是一个更好的归宿。于是,唐高宗批准了李忠的辞职申请。

此时,武则天的势头正猛,而拥立太子李忠的柳奭、韩瑗、长孙无忌等人已经一蹶不振,没有能力与武则天对抗了。所以,对于废除李忠太子的决定也没有什么异议。

显庆元年(656年)正月初六。唐高宗李治降诏废除李忠太子之位,改封他为梁王,担任梁州(今陕西汉中一带)都督,即日离京赴任。

就这样。14岁的李忠在残酷的政治博弈中被淘汰出局。没有强硬的后台,即使爬到了太子之位,也会被拉下马来。他不怪自己的母亲不是皇后。也不怪当初拥立自己当太子的那帮大臣此刻的冷酷无情,只怪自己生在了帝王之家。他希望对自己的迫害能到此为止。让自己过安定的生活,但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对他的打击才刚刚开始。

在李忠被废的当天,唐高宗还下诏册立李弘为太子,年仅4岁的代王李弘就这样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太子。

让儿子当太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武则天的皇后之位更加牢固,她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她不会就此止步,因为她在朝中的势力还很薄弱,她要继续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强者在取得政权和巩固地位的过程中,早晚都要清除异己,这是统治铁律。所以,搞政治的人,历来都重视排除异己,培养亲信,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武则天也不例外,虽然情敌王、萧二人死了,自己的儿子也当上了太子,但这还不够,因为她还有一大块硬骨头要啃,就是那些手握大权的反对者们。接着,他把矛头指向了当初反对她的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唐朝那些事儿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