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李景的执政理念跟‘蒙’古人不同,‘蒙’古人要的只是这些地方政权投降臣服,而李景却不容许这些地方有政权或者说不允许外族人自治。
那只能从国内调人管理这些地方,甚至还需要往这些地区移民,可是大明现在根本没那么多官员可调,也不可能往这么远的地方移民。
实际上大明连俄罗斯的地盘可能都吃不下,李景认为北征军能把俄罗斯占领的地盘收回来一部分就不错了。
当然,李景肯定不会这样制定战略目标,这样制定目标会限制北征军的发挥。
因此李景并没有规定北征军打到哪里就算完成任务,这一点跟洪承畴和卢象升这两路人马完全不同。
这两路人马李景给他们制定的目标是有严格规定的,李景要求卢象升部打到喜马拉雅山脉便不许再往西推进,洪承畴部打到阿尔泰山脉和天山脚下便不得再往前推进。
李景之所以给两人确定位置,是怕洪卢二人脑子发热,继续往西推进,这里多是数千米以上的高山,山脉‘交’错之间,地形险恶,从这里西进,那不害士兵们么?
所以,李景严令洪卢二人,达成战略目标以后便停止进攻,转为在占领区建立政权,巩固大明的统治。
而对北征军,李景却没有这个限制,不但没有限制,反而要求他们一直打下去,一直打到后勤接济不上,无力再战为止。
这道命令虽然婉转,细品起来其实跟屠杀令殊无二致,因为北征军一共才十五万人,十五万人要攻占这么大的地方,那只有像‘蒙’古人当年远征欧洲一样对敌国进行大肆杀戮,不然的话随着战线拉开,明军后勤的安全便无法保障。
对于屠杀俄罗斯人李景并没有多少心理负担,在后世,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就是这个国家,并且还‘逼’着中国将‘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而且这个民族还是一个言而无信的民族,多次答应把侵占的领土归还中国,可就是不还。
在后世的时候,李景是没能力去报复他们,前些年,李景是没有‘精’力报复他们,现在李景终于腾出手来,不狠狠地收拾收拾他们,那真枉为来大明一场了。
崇祯十六年七月,北征军誓师出征。
此次出征,北征军共分三路:东路由陈大虎和祖大寿统领,从辽东向北发起进攻。西路由刘二愣和吴三桂统领,从归化出发,向北发起进攻。中路由曹文诏和李定国统领,从中路向北发起进攻。
从人数看,北征军总共出动了十五万人,几路人马当中,北征军的兵力并不是最多的,但是北征军的后勤压力无疑是最大的。
因为北征军攻击的方向是俄罗斯,而越往俄罗斯的方向,冬天越是寒冷,如果不备好过冬的棉衣,这些士兵恐怕根本挨不过去。
十五万大军,至少要准备十五万套棉衣,十五万顶帽子和十五万双棉鞋。同时还要准备数千顶帐篷,以及其他取暖物资,诸如火盆,木炭之类的等等。
另外,由于明军的火器从没在这么冷的地方使用过,为了避免枪支因天冷拉不开栓,或者是枪支变形,武器也要保暖,就是说还要制作十余万件枪衣和上千件炮衣。
可以说仅取暖一项,对后勤保障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若是再加上粮食,弹‘药’等,可以想见后勤的压力会有多大。
为了保障前线作战,李景动员了十五万人的后勤部队,很显然,十五万后勤部队除了武器弹‘药’不需要那么多,其余的消耗跟主战部队都是一样的。
三十万人这么消耗,在明朝时期,换做任何一个国家恐怕都承受不起,要是换一个人当政,恐怕也不敢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争。
但是李景敢,而且李景出动的远不止三十万人,实际上六路人马,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队总人数达到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