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一堆散沙,造反时呼啦啦一窝蜂的造反,初时盛气凌人,可一旦遭遇到了挫折,或是没能捞取到更多好处时,很快就会生出各种心思,朝廷招抚也好,强力攻打也罢,都很容易将之驱散。>
边地人的性子都差不了多少,有好处时自然一哄而上,没好处时全都各自回家各自奶娃,但凉州羌人与乌丸人、鲜卑人、夫余人、高句丽人又有些不同。>
羌人中除了河湟谷地内的西羌还算相对封闭外,其余地方的羌人都是被汉朝早些年打散安置在汉民境内的东羌,汉民相互混居了三四百年,羌人与羌人之间,羌人与汉人之间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仇怨,所以每次凉州羌造反时,都会有大量的羌人村寨、汉民村寨参与其中,但乌丸人、鲜卑人、夫余人、高句丽人相互之间却是竞争、敌对关系。>
羌人、汉民可以轻易联合在一起造反,虽然是一堆散沙,联合在一起却没有任何障碍,但乌丸人、鲜卑人、夫余人、高句丽人想要联合起来就困难重重,因为他们之间有着百年、几百年的恩怨,并不是简简单单可以联合在一起的。>
辽东辽西境内的各部族想要联合起来很困难,即便面临凉州军巨大威胁,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联合在一起,董虎对此很是自信,而这样的局面对于稳定幽州极为关键。>
事实上正如董虎所料的那样,早在董虎拿下了邺城后,城内的匈奴残余就被凉州军屠戮一空,但这些人都是跟随于夫罗、呼厨泉逃离并州的匈奴老弱,他们也无一例外的被砍杀一空,但于夫罗、呼厨泉兄弟却带着匈奴人最后的数百匈奴青壮逃去了辽东。>
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于夫罗、呼厨泉越是不死,董虎越是想弄死了两人,但他也知道,一旦两人逃入辽东境内,想要短时间内弄死他们并不容易,可他不知道,两兄弟跑到辽东后臣服了鲜卑人,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寻到了乌丸大人苏仆延、丘力居、乌延,寻到了辽东太守公孙度,期望能够说服他们联手与凉州军厮杀。>
去岁河北上空阴云密布,眼瞅着袁绍、公孙瓒就要与董虎血战一场,至于战后谁能胜出……辽东辽西各部头领也无法断定,所以没人愿意搭理于夫罗、呼厨泉兄弟,都想着静观其变,想着凉州军与幽冀联军拼了个同归于尽……>
辽东辽西各部族不同属,与凉州境内的羌人有着很大的区别,相互之间又为了争夺草场、丛林猎场而彼此仇视,想要将他们捏合在一起极为困难,正因彼此仇视,一家不敢乱动情况下,其余各家也不敢轻易进入中原,毕竟谁也不敢保证族内青壮离去后,他人会不会把自己的族人抢掠一空。>
各部族矛盾重重是一方面,与此同时,袁绍、公孙瓒聚起的三十万兵马同样不弱,对于辽东辽西各部族来说,无论哪一方强势霸占幽州、冀州都不是一件好事,最好的结果就是董虎与袁绍、公孙瓒拼了个同归于尽。>
正因这两个重要原因,于夫罗、呼厨泉尽管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说服各部乌丸大人、公孙度一起出兵,至于鲜卑人……鲜卑人自然是想弄死了董虎,可他们也不敢轻易离开,也担心夫余、高句丽、乌丸、公孙度趁机抢掠他们空虚的族地。>
只是谁也没想到袁绍、公孙瓒会被手下杀死,更加没想到已经拉开了架势准备厮杀的幽冀联军会轰然崩塌,局势发展的就算是董虎也很意外,更何况其他人呢?>
为了这一场战争,董虎足足准备了一年之久,却没想到河北之战会如此虎头蛇尾,局势发展的让人措手不及,辽东辽西各部族就算现在想要联合起来,彼此之间的矛盾管控、出兵多寡、粮食物资准备……这些事情都需要一年时间来解决。>
正如鲜卑单于檀石槐崛起后,基本上每隔一年侵入一次汉朝边境,就是因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