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衍圣公说的不错,此子之后,别的元夕词再难出其右矣!”>
随后将词作递给了太子萧煦:“太子也看一看吧。”>
萧煦好奇地接过,读完之后也是赞不绝口。>
戴权见状奉承了一句:“能让衍圣公赞不绝口,也足可彰显我朝文教之昌盛了!”>
“哈,你这老东西,也懂填词?”淳治帝笑骂了一句。>
戴权赔笑道:“陛下是圣明之主,胸襟气识浩荡万里;太子也是英明的储君,聪明睿智;衍圣公千年文脉之所望,您三位都说好,那一定是顶好的。”>
都说太子萧煦喜欢调墨弄笔,殊不知淳治帝少时也是极好文章的人,只是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他整日里只是在自己的府邸里自得其乐,戴权这马屁拍得可谓是恰到好处。>
得戴权一打岔儿,淳治帝大为开怀,哈哈大笑后指着他摇了摇头,对太子道:“这老货只会些阿谀奉承的聒噪,你要记住,为人君者要时刻保持着一颗冷静的头脑,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纵观历朝历代变法事,未有全利而无弊者,行事之时当思其艰以图其易,以全其功。>
最为关键的是,人君要常怀果断之心,谋事固然要慎,但处事一定要勇!”>
太子拱了拱手:“儿臣谨受教。”>
看着年纪尚浅的太子,淳治帝嘴角一弯,戏虐道:“不,太子还是不懂。”>
“父皇?”太子脸色顿时一白,正想分说,却见皇帝挥了挥手,见状太子便不敢多说,只看着皇帝以目示戴权,从御案旁的抽屉里拿出一副小小的卷轴。>
“给太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子脸上有些惴惴不安,但见戴权给自己比了一个安心的眼神,正要上前接过,又见淳治帝将手指向御案上的奏章:“太子把这奏章拿回去,一并好生看看吧。”>
“遵命。”>
太子恭敬地接过两样物品,神色凝重,他知道这定然是父皇对自己的一场考验,自从跟在淳治帝身边学****总是隔上一段时间便拿政务上的事情来考察自己,现在皇帝什么都没说,反而更加证实了他对两样东西的看重。>
目送太子离去,戴权忍不住开口说了一句:“太子天资聪慧,只是毕竟年岁尚浅。”>
“朕知道你想说什么,但他是太子,是储君,既然身处这个位置,那他就要担起太子的责任。”淳治帝目光悠悠地看向戴权:“大伴,你是知道的,这朱墙琉瓦之内从来都不是什么风花雪月……”>
戴权沉默。>
御书房中静默许久,龙椅上的淳治帝轻轻地念道:“男儿必建回天策,青史应书万古名?贾兰,就是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能够青史留名?”>
听到贾兰的名字,戴权眼底忽而闪过一道精光。>
回到东宫的太子第一时间屏退左右打开淳治帝交给自己的奏章,许久后合上奏章的萧煦重重地把身子靠在软榻的背靠上,眉头紧皱思考着。>
“风雨如晦,朝野满盈,平旦,寅时~~”>
宫道中打更人略显尖细的报时声将萧煦的思绪拉回现实,烛光摇曳下照出了他的犹豫不决。>
良久,他才想起淳治帝还给了自己一副卷轴,连忙坐直了身子将其打开。>
“咦……?”>
卷轴很短,里面裱着一张宣纸,这纸的质地萧煦很熟悉,那是科举专用的纸张。>
这是一篇制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