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升要到天津当知县,至于余煌这个因为殿试时写的治水策与朝廷的策略对口,写的也是有理有据,被天启点成的状元,必须要进入翰林院的文曲星……朱延平还没那么大的脸面把人要出来,哪怕余煌想来,吏部也不会放人。
此外,这一科最为有意思的是国朝出现第三位叫做张凤翼的进士,此时在籍的张凤翼有两个,上一个是万历四十一年代州的进士,现任辽东巡抚……
估计,以后叫某凤翼的读书人,会很多很多,这是保准的。
鲁衍孟以中书舍人的身份进入文渊阁,宋应星以工部员外郎外放张家湾工坊营造正使,隶属于兵部。
朱延平对进士名单和任用没多大兴趣,甚至对侯兴国一事也不甚在意。
整整三千六百颗逆党首级腌制后送京,一张头发制作的,重百来斤的毛毡送到客氏那里,什么都安静了。
南皮幕府军镇工地,地基工作算是完成了。
东西长一百二十丈,南北八十丈的土台上东西两侧,也有东西宽三十丈,南北二十丈的两座土台,彼此相距二十丈。
阿杏今日过来,朱延平在土台工地上为她比划,描述以后家的模样。
东边的高台将是朱延平的居所,他准备起名为平戎台;西边的高台是家眷的居所,名字由阿杏确定。两座高台之间以天桥连接,天桥在先秦两汉时被叫做复道,也能叫做阁道。
天桥阁道长二十丈,会立两根石柱作为支撑,通体木制,这也是整座幕府中不多的全木制建筑之一。天桥阁道下,就是幕府议事大厅的中堂,此外前堂是三司、各将办公的地方,后院属于公用休息的房舍。
按着朱延平以前的想法,就是土台正中再来一层土台,整体呈现锥型。
请来的工部、礼部人员确定在礼制上没有违规后,工部的一位叫做颜继祖的主事认为建筑呈现锥型有通天、祭台的意味,像一把利锥刺天,寓意不好,孤立一地,也不好看。
这位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对着图纸一顿修改,变成了东西对称格局,以秦汉宫殿台阁风格为主,极为的美观,也非常的大气。
因为这是古宫殿形制,又询问了内阁、司礼监后,才确定了形制。
此时,整个军镇全范围开始修建四层六角筒子楼营房,算上储备军械的地下室,整整五层。
这座土台上也开始动工,大约五百泥瓦匠砌砖,往台上运输砖石、木料、泥灰的劳工将近三千。
还有更多的木匠加工从朝鲜海运拉来的高大圆木,开始裁制,等天桥阁道所需的两座石柱垒砌好,就开始架设阁道。
“以现在的工期,再有大约十日,两座台阁房屋便能建好,后续装饰耗费时间。好在人力充足,五月二十,夏花繁盛的时候,我们的这个家,就算完成了。”
这是朱延平自己动手,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家。
一旁赵家姐妹撑着大伞,朱延平怀里拥着阿杏,眯着眼继续说:“最迟,也会在六月前。那时候姑姑、姑舅,二叔他们做见证,我们就在两万将士的庆祝下,举行婚礼。”
看着台上,四周的工地,朱延平意气风发,只要这座军镇修建好,那就是扎在河间的钉子,谁惹他不痛快,他卡断漕运,看谁会哭!
看着处处忙碌,劳力密集的让人眼花的东西两座台阁,阿杏眯着眼透着亮光,脸颊红晕浮现,她已经看到这里建成后的景色。
“哥哥,以后升调,这地方是不是就归朝廷了?”
阿杏也喜欢这里,这是朱延平耗尽一切所能调动的人力物力建造的,以后落在别人手里,想着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不会,我们想住多久就多久。”
朱延平心里补充一句,除非他战死,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