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人会认为其乃是正统!若是假以时日,要稳住这皇位,也不是不可能!”
到这里,卓先生看了常浩一眼,苦笑连连,道:“不过想来大人是不会认可的!而且燕王世子那边,也未必就能容得下大人!”
常浩头道:“正是如此!”
卓先生又道:“既然如此,想来大人也是不肯束手待毙的,那我等便只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是独善其身,就此遁入山林,隐姓埋名,再不出世,或可保得性命……”
常浩见那卓先生总是喜欢卖关子,不由得有些不耐。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还一啊二的,这样的选择,根本就没有意义好不好,了和废话有什么区别?
也不知道是这卓先生太过喜欢卖弄,还是这大汉朝的读书人起话来都是这个调调?
于是便道:“先生难道便想独善其身么?直接二吧!”
卓先生正摇头晃脑地着,冷不防被常浩这么一打断,顿时就有尴尬,同时也明白自己这位新主子看来不像是燕王世子那般喜欢咬文嚼字的。
当下只好讪笑一声,道:“无法独善其身,又不想坐以待毙,那便唯有奋起抗争了,彼时燕王世子真个登基,响应之人固然不少,但反对之人想来也多,大人何不联合天下志同道合之士,从永和帝一脉中择人另立新君,然后奉天讨逆,挥军洛阳,与篡位之贼一决死战便是!”
到这里,卓先生的语气有些激昂起来:“若是事情成功,大人便有从龙之功,从此一飞冲天,哪怕事情不济,大人也可保着新君割据一方,燕王世子便是登基,然其对各州的常控,定然微弱,大人可择一地划地而治,用心经营之下,亦可自成一国,与燕王世子二分天下,到时候一样有从龙之功,同样是前程无量!”
常浩这时候听得已是有些发懵,起来他还真没想这么多,以他自己的想法,无非就是兴兵和对方战个你死我活罢了,总好过束手待毙,他向卓先生问计,也不过是觉得对方可能是个真有本事的,不定能给自己一些好的建议什么的,并没有指望对方真能提出什么惊天动地的类似于诸葛孔明那样三分天下的妙论来。
没成想这卓英明卓先生却是真的有大本事的,直接就给他提了这么一个惊世骇俗的建议!
另立新君!
这卓先生竟然建议他另外扶立一个皇帝起来!
更让常浩难以想像的是,依这卓先生的法,到时候他还进可攻,退可守,似乎掌握着极大的主动权,而且不管进退胜败,都能位极人臣?
我擦,感情自己把这卓英明弄回来当主薄,还真是捡到个宝了不成?
看着卓先生那颇为自得的面孔,常浩忽然觉得这人还真是不能看了。
不过再仔细一想,常浩又觉得,对方提出的这个建议,大而空洞,根本不具备什么可操作性。
一来他不知道该扶立什么人做这新的皇帝,二来他虽然是个钦差大人,但不过是个讨倭钦差罢了,权力虽大,名头也响,可这一切都有个前提,那就是他在讨倭,换了其他的事情,谁会理他?
就算他能号令吴明华这个徐州刺史,但那可不代表着其他地方的刺史也会听他的话,他哪里有那么大的号召力来发起扶立新君的事情?就算发起了,只怕也不会有人响应!
而且他的年龄和资历摆在这呢,就算一切顺利,新皇帝扶起来了,别人也都响应了,可到时候只怕他的讨倭钦差的名头也没用了,只凭一个荡寇将军的名头,怎么也不可能在这个同盟中占据主导地位吧?
到时候他自保或许有余,从龙之功可能也会有,但绝不可能像卓先生的那么夸张就是了。
更不要这一切本来就不太可能实现。
也就是,卓先生刚刚的这些虽然看似美好,但充其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