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君臣二人开始对话。
“身体可好?”
“托皇上的福,没什么大碍。”
“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但褚遂良等人极力反对,这事儿该怎么办呢?”
李勣本不想趟浑水,最终还是躲不过,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说心里话,他是支持唐高宗的,但官场上的人说话都是云里雾里的,不轻易露骨地说出自己的立场。再说,如果举起支持唐高宗的旗帜,以后在官场还怎么和长孙无忌这些反对者相处,必定会受到排挤。
于是,李勣微微一笑,说道:“此乃陛下的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历来都是如此。李勣的寥寥数语如拨云见月般让李治恍然大悟:我是当今天子,立后是我自己的事,没必要征得这帮老家伙的同意。
唐高宗一下子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更加坚定了废立皇后的决心。
此时,支持武则天当皇后的许敬宗也在朝中广发议论,内容无非就是,天子立后,与臣子何干,不要妄生异议等。
于是,唐高宗决定排除一切干扰,快刀斩乱麻,立武则天为皇后。谁惹怒皇帝,谁肯定就没有好下场。不久,最激烈的反对者褚遂良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
反对派一看把皇帝惹毛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一下子集体沉默了。
老虎不发威以为我是病猫。看到反对派一下子变乖了,唐高宗心里那叫一个爽快。武则天也非常兴奋,因为她知道自己当皇后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了。
六宫新主
皇后废立之争已经接近尾声,废谁立谁,大局已定,只等唐高宗下令了。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二日,唐高宗下诏:
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
说王皇后和萧淑妃毒害皇上,这种罪名唐高宗都能想得出,真是愈加之罪。何患无辞。王皇后本想让武则天和萧淑妃斗个两败俱伤,自己好从中渔利。没想到却是引狼入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当年和她争风吃醋的萧淑妃反倒成了一个战壕的难姐难妹。老天和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王皇后对此只能默默接受,因为她是失败者,除了忍受屈辱外,她没有任何申辩的权力。
一切都无法挽回了,王、萧二人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新主人武则天将粉墨登场。王皇后和萧淑妃随即被置于别院。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失势,全家遭殃。风水轮流转。这才是大自然平衡的法则。那些曾经跟着沾光的亲属也因为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失势开始走霉运了。
中宫不可一日无主,当务之急是要立一个新皇后。
六天之后,十月十八日,由许敬宗牵头,文武百官上表请求立武则天为后,这是唐高宗盼望已久的事情了,他立即颁布了立武则天为皇后的诏书:
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武则天出自新贵家庭,是国家的勋臣之后,而且有才也有德,所以才被选入后宫,人缘不错,深得众人喜欢。当年我做太子时,在床前日夜侍候父亲,父亲非常满意,高兴之余就把武则天赏赐给我了。这事儿就与汉朝的王政君如出一辙(王政君本是汉宣帝的宫女,后来,宣帝把她赏赐给太子。王政君生了一个儿子,等太子即皇位后,就被立为皇后了),现在我要让武则天做我的第一夫人。
在这里,唐高宗有意抬高武则天的门第,还把他们的结合说成是太宗的恩赐,无非是为武则天当皇后寻找一些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