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中华古代名人录 > 名臣篇之季桓子(?-前492年)(1/3)

名臣篇之季桓子(?-前492年)(1/3)

上一章中华古代名人录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季桓子季孙斯(?-前492年),春秋鲁国大夫。季平子季孙意如之子。前505年,季孙意如死后,其家臣阳虎囚禁季孙斯,并执鲁政达三年之久。阳虎逃走后,季孙斯想用孔子帮助三桓打击当权的家臣。但是,孔子想提升公室的实力季孙氏将孔子逼走周游列国,鲁哀公三年,季桓子去世,其子季康子季孙肥继位。

1简介

季桓子,即季孙斯,春秋时鲁国卿大夫。姬姓,季氏,名斯。谥桓,史称“季桓子”。[1]

季孙斯之“孙”为尊称,“季孙”并不是氏称,“季孙某”仅限于对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季某”。故季桓子为季氏,而非季孙氏。

其父季平子,是鲁国权臣,曾摄行君位将近十年。其子季康子,迎孔子归鲁。

季桓子时期,季氏为首的三桓在鲁国的声威、权势有所降低,先是阳虎作乱,将季氏一直占据的执政地位给抢了过来,接着是孔子行政,隳三都而弱三桓,把季氏的老巢费城都给毁掉了。

2历史

阳虎作乱

鲁国自季武子、季平子起,一直凌驾于鲁国公室之上的三桓给鲁国树立了很不好的形象,礼崩乐坏,人心思乱。季氏的家臣阳虎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鲁定公五年,季氏、叔孙氏的家主相继辞世。(季平子、叔孙成子)

阳虎瞅着机会来了,就试探性地说想要季平子生前摄行君位时所佩戴的玙璠。敛葬平子的仲梁怀就不给他。阳虎怀恨在心,找到找费城宰子洩(即公山不狃)商量除掉仲梁怀,但是这个时候的公山不狃还不同意。随后,季桓子送葬,经费城,子洩劳师而桓子敬,仲梁怀却不敬。子洩怒,于是同意阳虎之前的计划,发兵囚禁桓子,而逐仲梁怀,杀公何藐,将公父文伯歜、秦遄都赶到齐国。然后与桓子达成盟约才把桓子放出来。

定公七年,阳虎执掌鲁国政权。

阳虎执政,处处感受到季氏为首的三桓掣肘,就想取代三桓。于是,他连同季氏不得志的季寤(季桓子之弟)、公鉏极(公弥曾孙、桓子族子)、公山不狃(费宰子洩),叔孙氏不得志的叔孙辄(叔孙氏庶子),鲁国不得志的叔仲志(叔孙带之孙)五人,谋去三桓。

定公八年,阳虎发难。但是三桓有所准备。结果,阳虎灭不了三桓,只好逃到讙、阳关一带继续叛乱。定公九年,伐阳关以诛阳虎,而阳虎请齐国伐鲁。鲍文子劝谏齐侯,以鲁国有晋国这个强有力的后援,不能轻举妄动。于是齐人抓阳虎,得到阳虎占据的鲁国郓、讙、龟阴田(皆在汶水之阳)。阳虎故意请求把自己流放到东面,结果齐人把阳虎流放到西面,阳虎趁机逃到晋国,为赵氏臣子。

孔子行政

鲁定公是个有所追求的君主,看着公室日益衰弱而三桓气势凌人,他心里并不舒服。恰好,当时出现了讲求君臣之道的孔子。

定公十年,齐鲁会盟,孔子相,当鲁国这边的司仪。齐景公想借莱夷人来劫持鲁君,以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会盟之前就埋伏好了莱夷人。为什么不用齐国自己的军队呢?那你想啊,作为人家会盟,还拖军队来劫持盟国君主,是不是很没信义呢?莱夷人就不同,莱夷是蛮夷之人,跟鲁国素来也不怎么和好,莱夷劫鲁,在情在理。

问题是,有那么容易吗?实际上,孔子并非“知礼而无勇”的软弱书生,他为这个会盟筹划了许久。会盟的时候,莱夷人攻来。孔子一面让鲁**队护着定公,一面慷慨地质问齐景公:“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於神为不祥,於德为愆义,於人为失礼,君必不然。”一席话说得是掷地有声。齐景公一听,感觉要真的在盟会上被蛮夷之人掳走华夏诸侯,那他这个霸主也很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中华古代名人录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