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很惊讶于曹叡竟然会派自己去宛城对付陆逊,本想要将自己心中的计划和盘托出。>
谁料曹叡却误以为司马懿想去长安是为了和曹爽争功,司马懿敏锐地觉察到,倘若自己将自己的破局之策抛出,不但无法改变曹叡对自己想要争功的偏见,还可能令曹叡更加猜忌自己。>
毕竟帝王心术,追求的便是一种平衡。如今司马懿携辽东大胜之威,在大魏的声望如日中天,曹叡势必会害怕司马懿功高震主,倘若司马懿再立下一个光复长安的大功,怕是得给司马懿封公爵才行。>
这是曹叡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想通了这一层,司马懿也不再犹豫,毕竟宛城战场也很重要,宛城若是丢了,洛阳和许昌都要受到威胁,故而司马懿拜服在地说道:>
“臣遵旨,臣定将率领八万雄师,扫平陆逊联军,光复荆州失地,一雪前耻!”>
曹叡见司马懿服从了自己的安排,便满意地说道:“孤有病在身,便不能为太尉壮行了,然前方战事吃紧,还有劳太尉尽快启程,赶赴宛城战场!”>
司马懿赶紧拱手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于是司马懿出了皇宫,很快便动员了八万大军,这一次,除了参与讨伐辽东的毌丘俭、胡遵、陈珪等大将随军出征外,司马懿还带上了自己的两个宝贝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出征,司马懿觉得,也该好好历练一下自己两个儿子了。>
尽管当初司马懿对阵诸葛亮时,也带上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还差点在上方谷被诸葛亮一把火将他们父子三人全部烧死。>
搞得司马懿出征辽东时都不敢带儿子上战场了。>
可如今对阵陆逊,司马懿又觉得自己总是要为两个儿子博取军功和威望的,自己也守不住两个儿子一辈子,所以还是毅然决定带上两个儿子。>
此外,一心追随司马懿的钟会,司马懿也给了他一个秘书郎的职位,让他随军,参赞军事。>
司马懿面圣后,只用了一天时间,便动员好了军队,次日便率领八万大军滚滚向南而去。>
几乎就在司马懿率军出征荆州的同时,王凌和臧霸率领的援军,也出了潼关,抵达了曹爽的大营。>
援军的抵达,使得曹爽麾下的兵力一下子达到了十二万之众,已经与长安城的军队旗鼓相当了,这令曹爽心潮澎湃,只要陛下再率八万精兵到来,那长安便必破无疑了。>
随后洛阳却传来信息,陛下病重,无法御驾亲征了,与此同时,暂时也没有其他援军了,司马懿的八万大军已经被陛下派往荆州战场,去对阵陆逊的十万吴蜀联军去了。>
曹爽得知消息后,顿时喜忧参半,忧的是曹叡病重,也不知道到底病成了什么样子,只是听说已经连续吐血两三次了,竟然无法下床。这不由得不令曹爽十分的担忧皇帝曹叡的身体。此外没有援兵了也令曹爽颇为不忿。>
可喜的是,不但皇帝曹叡不来了,连司马懿这老匹夫也不来了,这下子他变成了十二万大军的最高统帅,没有人可以再抢他的风头了。>
于是他很快召开军议,商讨攻取长安之策。>
军议上,除了邓飏、李胜两位将军,还有核心幕僚何晏,此外王凌和臧霸两位将军也参与了会议。>
曹爽作为大军的主帅,对众人说道:>
“诸位,蒙陛下信任,本将军作为大军主帅,统领十二万大军,欲收复长安。如今陛下病重,已经不会御驾亲征了,收复长安的重担便交到了本将军肩上了,希望诸位能够与本将军同心协力,攻打长安!”>
众人纷纷拱手表示,愿意听从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