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陈论家中书房。>
陈论在和三人组聊完回来之后,决定继续整理一下关于自己第二部电影的内容和准备。>
“笑,人人陪笑。哭,独自垂泪。”>
这是19世纪对岸的著名诗人埃拉·惠勒·威尔科克斯的《孤独》的第一行诗句。>
这句话也将出现在陈论的《老男孩》的主角吴大秀被关押的牢房墙上的画中。>
陈论也决定保留原本的电影名——原罪犯,原指的就是原罪。>
在上一世也正是这部电影,还有同年的《杀人回忆》开启了含国电影的新纪元。>
一个全新的属于含国电影人们的时代。>
老朴的《老男孩》也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戛纳评委主席是昆汀,如果不是为了故意去恶心灯塔的话,他也不至于把金棕榈颁发给了《华氏911》,反正也都挺骚的事情。>
至于后来老朴凭借《分手的决心》拿下最佳导演,这也是必然的,要么金棕榈要么是最佳导演,无非就是二选一,电影节永远也是如此的,不信的话大可以去翻阅一下历年来获奖的导演们,是否之前就已经入围了,或者获得了一些该电影节的一些除了主竞赛单元的小奖项,之后再一步一步走入入围主竞赛,再摘得桂冠呢?>
比如说陈论最喜欢的戛纳,最是如此,说白了就是一堆大神们在主竞赛里面乱打,但是依旧是要论资排辈的,多兰另当别论,毕竟人家又是出柜子,又是写母子矛盾,又是那个什么拳师,之后还有黑人男友,要素太满了!从他妈的第一部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写到他妈的三十多岁,可真有你的啊,你是戛纳的爹,每一部都给你入围要么主竞赛的最佳影片,也就是所谓的金棕榈,要么就是平行单元的影评人,反正都是给他起步入围,重则给奖。>
要不是陈论已经有了爱的人,或许也可以学一学,把自己的buff也给贴满,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有用。>
呵呵呵,何至于此?>
说回老男孩,陈论可是记得自己当年第一次看《老男孩》的时候,那种震撼,是终生的。《老男孩》当中的乱轮胎主题,尺度虽然很大,但对于罪与罚的审判,那种批判力,那种无可奈何,还是关乎于人的本性上的自毁倾向,这些的影响也是终生的。>
《老男孩》相当于寒国写实社会流悬疑片的另一个赛道,它有更前卫的表达元素,视听体系也跟之前的韩国电影很不一样,朴赞郁跟奉俊昊这俩人从此就开启了韩国青年导演的双峰格局。虽然朴赞郁要年长一些,大个五六岁,但相比《杀人回忆》,《老男孩》商业性反而更强,更受当时青年人喜欢,《杀人回忆》这种年代感至上而且同样含有太多的私货,更适合寒国那个年代的中年人一些。>
后来还被斯派克·李翻拍过一个美版的,烂的离谱!烂的夸张!烂的无以复加!>
其实那时候陈论对于寒影寒文化的接受度还很差,也不觉得他们的东西很好,所以一看,就完全是一种醍醐灌顶。>
虽然有中文字幕,但是刚看的时候还是一种一知半解的感觉,只能够尽力去感受这个故事,但那种肆意挥霍,淋漓尽致的巴洛克式的视听语言,让陈论第一次感受到了电影的炫丽,说白了就是炫技,但是实在是太帅了!>
《老男孩》当时给陈论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它是一个视听语言的教科书,它所有的转场,整个把电影拍成了一部音乐,真的就是一个视听狂流,陈论从来没见过亚洲电影能拍到这个程度的,这是第一次扎扎实实给上了一课。>
在陈论不断的回看,不断的拉片学习之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