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句话的时候,凌剑已知道群臣们绝大多数会同意的。>
因为到了天冷的时候,天亮的晚,黑的早,到他们上朝时,天还未曾亮。>
甚至有离奉天门远些的官员,不到寅时就要匆匆忙忙起身,赶着上早朝。>
果然,群臣们先是一愣,接着就齐齐躬身道;“陛下圣明!”>
“臣等叩谢皇恩!”>
凌剑大手一挥,“免礼!”>
“但你们要切记,每日辰时到酉时这段时间是你们工作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你们可要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如有懈怠,朕绝不轻饶!”>
群臣又齐齐躬身道;“臣等不敢!”>
“臣等遵旨!”>
等群臣退回原位,凌剑才缓缓开口,“你们各部在散值时,要各留一位侍郎在各部值守,以备有不时之需!”>
“包括大理寺,都察院和五军都督府都要留人!”>
“知道吗?”>
各部堂官纷纷出列,躬身道;“臣等遵旨!”>
凌剑随后扫视了一眼群臣,高声道;“朕在此做一下人事调整!”>
“令翰林院侍讲方孝孺、杨士奇、杨荣、杨溥、黄淮、解缙,金幼孜组成内阁!”>
“原有官职不变!”>
说着,他顿了顿,继续道;“办公地点嘛!”>
“就设在文渊阁,你们可有什么意见?”>
群臣躬身道;“臣等无异议!”>
像方孝孺,凌剑从史书上已经了解,他是个一身傲骨的忠臣。>
朱棣篡位以后,要求他写份诏书,好昭告天下。>
但方孝孺却铁骨铮铮,非但没有被朱棣的气势所吓倒,而且还当着朝堂众臣的面,将朱棣说得一无是处。>
朱棣当时勃然大怒,最后方孝孺被朱棣诛了十族。>
解缙孤傲,才华出众,一声‘好圣孙’,令朱棣不得不将朱高炽送上了太子之位。>
而杨士奇他们在位多年,精心辅政,创造了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
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难道还比不过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这爷孙三人?>
这么一想,他环视了群臣一眼,继续道;“黄观黄爱卿何在?”>
黄观出列躬身道;“臣在!”>
“朕命你前去北平,担任布政使一职!”>
黄观躬身道;“臣何德何能,敢身居此等要职?”>
“请陛下收回成命!”>
凌剑奇怪的看着黄观,问道;“你不敢前去北平府赴任?”>
“说实话,朕观你在户部右侍郎的位置已有几年,诚诚恳恳,兢兢业业,所以这才委你重任!”>
“既然你知道那里情势险恶,想必心中不想趟朕叔侄这趟浑水当中!”>
“连累你以后不好做人?”>
说着,叹口气,“不去也罢,朕另寻他人便是!”>
黄观大声道;“陛下!”>
“为君下分忧,乃臣之本份!”>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两位圣人的言语臣自是常记心间!”>
“今蒙陛下不以微臣愚钝之姿,以封疆大吏相待,臣敢有不去耳!”>
“但臣自知德行浅薄,恐自去有愧于陛下的隆恩!”>
“故臣惶恐,怕此行对不住陛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